海南博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栏目导航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周六至周日 :9:00-18:00
 联系方式
电话:13307680885
客服热线:0898-68527326
邮箱:200980387@qq.com

建筑设计,到底该不该标准化?-海南博华建筑设计-起帆建工

70
发表时间:2020-02-21 15:59

建筑设计,到底该不该标准化?


引言


标准化相关的研究很多,作用也毋庸置疑,但是在建筑设计领域,由于建筑设计兼具艺术性和技术性的双重属性,因此对建筑设计标准化还有很多质疑声。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尝试通过相关脉络的梳理,系统思考建筑设计标准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建筑设计标准化的起源和发展


在西方,欧洲古希腊的柱式及建筑的各种法式就是建筑设计标准化的典型代表。其中,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清晰地约定了那个时代建筑设计的一些标准化做法,如建筑比例尺度的要求,怎样施工和建造等。在神庙设计中,约定了要分为柱式设计、平面设计以及朝向布局3部分内容,神庙的长度要是宽长的2倍等详细内容。而从这一时期的经典建筑帕提农神庙,可以清晰反映出黄金分割比例这一建筑设计标准化美学法则的运。首先它的高宽比是黄金分割,然后它的总高和柱子之比是黄金分割,最后上部三角形山花的高度和檐部的高度又是黄金分割。从而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一种永恒的和谐感,成为西方古典建筑经典中的经典。

微信图片_20200220164430.jpg

帕提农神庙立面设计的标准化分析——黄金分割 (左)中国古代都城设计标准化原型(右)

在东方,《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其作为建筑设计标准化的典型代表,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城市规划及建筑形制。


在建筑单体设计方面,中国古典建筑的标准化程度更是极高。其基于“材分”之制,形成了标准化系列化的建设标准,按照等级、功能、规模等形成了高度、宽度、进深和结构大小多样的建筑单体并组合成建筑群落,并落实在台基、出檐、屋顶、色彩等细节上。并且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非但没有千篇一律的单调,相反形成了主次分明、统一和谐的典型建筑空间和风格。

另外,由于清代官式建筑的工程做法日臻程式化,定型化,建筑规制以格遵祖制”“永垂法守,因此清朝样式房的设计效率很高,设计制图周期很短,在设计像故宫太和殿这样的大型建筑时,设计图纸也只有两张。

二、当代建筑设计标准化存在的普遍性


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发展,打破了按照前人样式、法式进行设计的方式,建筑设计标准化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随着不断发展,虽然当代建筑设计标准化总体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但是整体看,还是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即1.建筑设计管理的标准化2.建筑设计技术的标准化3.建筑设计方法的标准化

2.1建筑设计管理的标准化


首先,建筑设计管理的标准化较有代表性的是设计企业的设计管理标准化,既包括大到内部的质量管理体系,也包括小到图纸版式、图签的管理。而在质量管控上不仅有标准化流程,还有标准化审核工具、表单和模板等。

其次,建筑设计管理的标准化还体现在技术标准方面,如建筑设计规范、法规等。通过各项技术标准、图集作为工程设计的基本依据,一定程度上在不同范围内也推动了建筑设计标准化。

再次,建筑设计管理的标准化也体现在设计工具的标准化方面,如以复杂曲面著称的弗兰克盖里,其独特建筑形式就依托于Catia平台基础上开发的DP这一参数化设计软件,并通过团队协同完成。其代表作 路易威登创意基金会美术馆项目,尽管形式上充满了自由、灵动和不确定性,但是DP操作平台清晰展现出了建筑在设计建构和内部分工协作上的标准化操作逻辑。


微信图片_20200220164452.jpg

基于DP标准操作工具平台设计的路易威登创意基金会美术馆


总之,建筑设计管理的标准化,为当代建筑设计的成功提供了有效的机制、规范和工具等支持,是建筑设计标准化得以实现的外部保障。

2.2建筑设计技术的标准化

建筑设计技术的标准化比较典型的是设计相关专题、专项的标准化。如地下空间成本控制的标准化,通过前置综合分析、评判步骤和专业交圈等标准化分析顺序,使项目地下方案更加清晰与合理,从而创造价值。还有日照分析的标准化、强排设计的标准化,都是通过不断的总结、规范、固化,进而使得建筑设计的水平越来越高、越来理性,设计成果更有说服力,提升了建筑设计的竞争力。

微信图片_20200220164457.jpg

地下空间成本控制标准化和日照分析的标准化的案例

此外,商业盈利模式与建筑学的结合,又进一步推动了建筑设计突破自我视角,从用户需求出发围绕产品做相关技术的标准化,如低层高密度住宅产品标准化、户型产品标准化、立面设计标准化、示范区设计标准化、样板间设计标准化等一系列的设计、部品、成本的技术标准化。

微信图片_20200220164502.jpg


微信图片_20200220164507.jpg




立面设计标准化案例

总之,建筑设计技术的标准化,为当代建筑设计的成功提供了内在基础保障,是建筑设计标准化得以实现的核心手段。

2.3建筑设计方法的标准化

建筑设计不像艺术设计,可以天马行空,需要在一些限定中完成,即虽然建筑设计本身可能是感性的,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变成了理性设计。因此,相似的限定条件和通用性的理性思维过程,就使得建筑设计方法具备了有套路可循、能够标准化的可能性。现代主义大师柯布提出的现代建筑五原则就是建筑设计方法标准化的典型代表,其原则性的约定了现代建筑需要底层挑空、自由平面、自由立面、水平带窗、屋顶花园,从而一方面导致了现代建筑与古典建筑形式上的迥然差异,另一方面也使得后来的现代建筑尽管形式上各有特点,但并未发生根本性的颠覆,体现了标准化的弹性.

微信图片_20200220164510.jpg

意大利文艺复兴纪念性建筑形象——坦比哀多

以当下先锋派建筑事务所UNstudio为例,其许多作品里都有一个套路,即选取一个自循环闭合原型从中提取线或者面,并通过将之打断和在不同标高上的再拼接,生成空间的某一部分或者整体。运用这一手法,创造出了看似复杂的垂直交通体系,曲折空间中的流畅交通,使得我们从垂直方向上的空间创造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获得了更多新奇的空间感受。笔者认为这正是建筑设计方法标准化的一种形式,也是UNstudio作品讨巧和屡试不爽的原因所在。同时,建筑设计方法标准化,使得之前个性化、神秘的建筑设计变的不神秘,有助于未来建筑设计创作在技巧、手法有更大的突破。


微信图片_20200220164514.jpg

UNstudio作品中垂直交通体系设计方法的标准化

三、当下建筑设计标准化存在的争议与剖析

建筑需要创新,反对简单模仿和抄袭,这已经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信条和被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在这个极度追求个性的时代,似乎每座建筑都要做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

从柯布在《光辉城市》中提出的开放式街区和超高层建筑的雏形开始,就有观点认为建筑设计标准化虽然解决了效率问题,但是也造成了城市的千篇一律。而近几年,我国住宅产业化、标准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涨,在这股热潮之下,业界一直就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喊出了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住宅标准化

微信图片_20200220164518.jpg

柯布西耶在《光辉城市》虚构的未来

争议之一:建筑设计标准化导致建筑千篇一律,忽视多样性,制约创新

大型地产商在全国进行的楼盘“复制”,使得不同城市都长着千篇一律的面孔,忽视了住宅多样性的价值,如罗素所言”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部分建筑师担心标准化会产生放大效应,导致更大的雷同,最终制约创新。

剖析之一住宅的标准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固有标准系统内的灵活变化,在标准之下也会有多样性,如同乐高说明标准化同样可以创造出参差多态。更重要的是有了标准化才可以实现精细化。如香港彩虹邨,位于九龙黄大仙区,是香港最早期建的公共屋邨之一。虽然采用了建筑设计标准化,但其被称之为钢筋水泥里的彩虹,是香港最“色”的一个地方,彩虹邨外墙涂上了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非常醒目。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都能遇见五颜六色的彩虹。

此外,创新的涵义广泛,标准化带来的降低成本、提高居住品质同样是创新!

争议之二:建筑设计标准化导致人的生活被标准化

人的生活不能,也不应该被标准化,现阶段大多地产商给客户提供的菜单化选择十分有限。

剖析之二:住宅的建筑设计标准化立足于客户,通过模块布局组合、居住空间的高效利用、人性化的部品设计等研究满足用户需求,是居住生活的智慧体现。不断进步的标准化可以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优质、更环保、更经济也更人性化的住宅。同时,标准化会随着时间与客户需求在改变,并非一成不变。如较受市场欢迎的全生命周期产品,其根据客群不同生命阶段、不同生活需求的特点,采用以全生命周期理念结合开放的灵活空间,依靠精装一体化,为客户量身定做、自由调整。形成二人世界、三代同堂、老人之家等模式。


微信图片_20200220164523.jpg

全生命周期产品案例


争议之三:建筑设计标准化导致地域性丧失、特色失去

住宅标准化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导致地域性和多样性的丧失,使得各地城市失去特色,人们失去地方归属感。住宅不应该仅是住宅的机器,还应该是艺术品。

剖析之三首先,各地不同的住宅地方标准也是对住宅地域性的回应其次,以邻国日本SI住宅为例,其土地私有化低层住宅较多,客户更关注住宅的高精度和品质,关注平面布置的个性化和改造维修的便利性。于是,SI住宅就将标准化聚焦到构件、部品的标准化,结构、内设和设备的工业化等方面,从而保证产品质量、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建筑设计标准化更多的关注是“里子”而不是“面子”,因此并未影响其地域性的表达。

微信图片_20200220164527.jpg

日本SI住宅

争议之四:建筑设计标准化发展不宜过快

标准化像油门,效率高但杀伤性大,造油门前要先造刹车,只有制衡标准化的东西出来,才能用标准化。

剖析之四:建筑设计标准化是住宅产业化发展和规模化发展的核心,是不可逆的趋势。其能显著提高建筑品质,符合“四节一环保”的绿色建筑原则,大幅提高建造效率,节约人力资源,提升经济效益,为社会大众提供了更优质、环保、经济的住宅产品,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尤其近些年对装配式政策的要求,已经开始倒逼建筑设计标准化不得不加快。

总之,不应该仅用建筑设计标准化初级阶段的例子来否定他,正是目前空间生产的规则和系统还不够完备,所以需要标准化来达到精细化。

四、建筑设计标准化的再认知

4.1需求的重复性是建筑设计标准化的前提

用户的需求貌似是各不相同的小众,但从大群来看,这种个性具有很强的共性,即需求具备标准化可能。比如,当一位建筑师在说,他遇到一个业主家里养宠物,需要一个个性化的设计可以供宠物活动的时候。其实那只是对于这位建筑师一个人而言,对于他做过的那100个案子来说是个性化而已。

因此,虽然不同层级客户,区域不同、支付能力不同、关注点也不同,但通过梳理其所对应品类的代表产品发现,建筑设计还是可以采用标准化的。只是由于客户逻辑的差异,造成了其在标准化侧重点和具体选择上有所不同。比如刚需产品的客群更关注价格、户型功能,因此万科90小三居的建筑设计标准化聚焦在了户型上,侧重于性价比;而高端产品的客群追求稀缺性、高舒适度和高品质服务,因此泰禾院子系列的建筑设计标准化就聚焦在中式风格和细部的打造、高端社区配套,侧重于高端文化基因。这样,标准化就能够聚焦不同层级客户的关注点,从而精准的满足其需求。

微信图片_20200220164531.jpg

不同品类产品的标准化分析

微信图片_20200220164535.jpg

典型刚需产品标准化——户型

4.2追求最佳秩序和效益是建筑设计标准化的核心目的

当代建筑设计始终存在两方面的困境:

一是对个性化设计的追求与建筑师个体能力之间的矛盾给创作上的失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大量建筑师由于设计的能力差异很大,从而使建筑的残次品率极高;

二是建筑设计所面临的海量问题。这种情况下,试图让建筑师针对每个个案进行资料的收集,就变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建筑设计作为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自然就会失败;
而由于建筑设计标准化以追求最佳秩序和效益为核心目的,因此,其首先确保了建筑设计能够达到一个基本的质量水平。其次,高标准又会促进高质量,高水平建筑设计标准化也就促进了建筑设计质量等级能够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此外,高水平建筑设计标准化由于对标先进标准,会加大设计企业的压力,迫使加快研发创新的脚步,促进技术的进步。通过这种良性循环,建筑设计标准化确保了设计过程、设计成果和设计产品质量有效达成,进一步印证了追求最佳秩序和效益的建筑设计标准化的核心目的。

4.3建筑设计标准化的未来

伴随数字技术对各领域的渗透,建筑行业可以大概率预见到客户大数据分析平台、BIM技术和3D打印三项技术对未来用户需求端、产品设计端和产品建造端的巨大影响。其中,淘宝、谷歌已经通过用户大数据分析平台的共性分析,形成标准化用户信息,并证明了其商业模式的成功和用户需求分析能力的强大。BIM技术则通过建筑信息综合的平台,用机器代替人,解放人力劳动,尤其未来的设计也许是由机器取代人的自动设计。3D打印作为快速成型技术,则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使产品的制造速度、环保性能和个性化得到极大改变。

同时,由于建筑设计衔接用户端、建造端、并一直延续到运营服务端这一全链条线索的属性,因此,未来建筑设计标准化可以依托BIM技术,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通过强化信息的链接,向上有效的将客户大数据分析平台信息导入,向下兼顾3D打印在落地实施中的问题,形成一体化、智能化的新模式,通过协同作业、模拟作业,使得建筑设计标准化起到更好的提质增效作用!

其次,由于人的90%的时间在建筑中度过,健康已成为影响幸福的主要因素,并且随着人类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日益增高,建筑健康将成为影响购房决策的关键点,也日益成为房企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未来建筑设计标准化一个重点关注的领域就是建筑健康


微信图片_20200220164540.jpg

总之,未来的发展要求建筑设计标准化必然向更纵深的方向发展,让建筑更加美好,更加舒适,更加人性化。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不是规模化才能做建筑设计标准化,任何产品类型、设计环节、工作流程都可以标准化,只是标准化在不同层面渗透,因此更重要的是树立标准化的意识。

五、结语

文化必须求异,文明一定趋同,因此,建筑设计标准化是不可逆的趋势。而建筑设计需要大师,也需要立足需求、做精细化研究的建筑师。




| www.beian.miit.gov.cn